“线上追女培训组织可靠吗你说什么?自己建房有没有考虑过抗震?”48岁线上追女培训组织可靠吗的罗尚平哈哈大笑。“村里人建房一般先考虑风水线上追女培训组织可靠吗,自己建房基本没听过考虑抗震的。”54岁的邓庆长边摆手边大笑。
4月21日,记者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走进三元区莘口镇楼源村和村民们聊起农村房屋建设话题时,一提起“抗震设防”,村民们都笑了。
这个“笑”着实让人尴尬。
地震:农村往往是重灾区
我市境内贯穿着多条断裂带,历史上三明地区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1997年5月31日永安小陶发生的5.2级地震是1990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陆地发生的最大地震。此次地震使民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受损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千米,房屋直接损失4670.17万元。
市地震局震防科副科长李敏介绍,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80余次,除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外,其余的震中都在农村地区。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农村往往成为重灾区。”李敏说,农村地区较容易受灾,这除了因为农村地区地形复杂,较容易发生次生灾害,还主要因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大多数房屋未经正规设计和施工,农村居民抗震能力低下。一次5级左右地震就可能对民居造成相当数量的破坏,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往往就能造成大量农居倒塌和人员伤亡。
据了解,2015年我市村庄住宅情况为:砖混及以上结构房屋面积4000.55万平方米,占比65%;其他结构房屋面积为2157.28平方米,占比35%。
“近年来,我市农居采用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是在日常巡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很多新建农居采用砖混结构,但其中还有一定的比例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市住建局村建站阮辰兴说。
“为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现状,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农村地区综合防灾能力。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低下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省地震局局长金星在《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序言中如是说。
市地震局局长廖上斌介绍,不管是第四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还是国家刚颁布的最新版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三明市全部划属抗震设防6度区。也就是说,在三明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建房起码要按6度抗震设防。但从目前情况看,在新农村建设中统一规划的房屋有考虑抗震设防要求,但广大农民自建房基本未作抗震设防,留下不少安全隐患,必须加强指导和引导。而编印《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地震局联合市住建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共同编写《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今年2月初,该书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书在收集三明本地区及相似地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实用性出发,从当地地震地质背景、目前农村民居安全存在的隐患、如何建抗震设防房等方面,将知识普及和技术指导融为一体,为农民建房提供指导。
选址:安家需要把的第一关
青砖小瓦马头墙,灌木回廊绣阁藏。如今,走进三元区莘口镇楼源上剧头新村,整齐划一的徽派建筑,别有一番风情。邓庆长就住在那。
邓庆长是三元区莘口镇小湖自然村村民,三年前,他搬进了莘口镇楼源上剧头新村。他说,愿意搬来,“安全、舒适”是最主要的原因。村里人都说这里平,地质稳定,不容易出现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而且房子质量肯定比之前自己盖的好。
(依山建房潜伏着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隐患)
(邻河而建的房屋地基易被洪水掏空)
“以前村民盖房大多顺势而建,或者看风水选址,建筑分散,严格说起来,可能连安全标准都达不到,更谈不上抗震。”莘口镇楼源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姜先泉说。
“房屋选址没选好,即使没发生地震,遇上其他灾害,房子也容易坍塌。”莘口镇村建站站长邓裳健介绍,去年雨季,楼源村一处靠山边无人居住的老房,因为山坡上泥沙俱下,排水系统被堵,导致土墙泡水时间过长,房屋倒塌。
农村新建民居选址应该注意什么
三元区住建局陈逊清副总工介绍,建房场地应首选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土层坚硬均匀密实的场地,尽量避开江、河、湖、沟切割的陡坡、山脊、山脚、旧河道鱼塘及河流拐弯处等。
当建房场址不得不选择在靠山或沿河地带时,应该查看后山的地形:当后山斜坡为圈椅状地形时,通常是古老滑坡分布区;当形成类似“大肚子”的凸起地形时,发生滑坡的危险比较大。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
当位于沟边时,应该设置在一定高度的斜坡上。位于岸边时,应注意水位高度,避免洪水掏空斜坡形成滑塌等灾害。
抗震:离不开合理的房屋设计
在姜先泉的印象中,早先的房子大多分为木制结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三类,他家就是木制结构房。“村民一般用锄头挖一条沟,石头铺几块,用水泥踩一踩牢固了就开始盖,那就是地基。”正因为如此,此前有些房子因地基挖掘深度不够,处理较简单,几年后频繁出现墙体开裂,地基下沉等现象。
(农村较为普遍的“头重脚轻”楼房抗震性差)
(圈梁没有闭合,未设置构造柱,影响房屋抗震性能)
市住建局村建站阮辰兴说,抗震能力较低的农村民居在结构上主要存在地基松软、房屋结构布局不合理、砌体房屋开间过大、抗震措施不足等问题。例如,在边坡选址建房,基础易发生沉降;而“头重脚轻”等不合理的房屋结构布局,则容易造成下层墙身破坏;房屋开间过大,地震时墙身容易被破坏;抗震措施不足主要是圈梁没有闭合,未设置构造柱,影响房屋抗震性能。
农村新建民居在地基处理和房屋布局方面注意点
阮辰兴介绍,地基土要结实,基础沟槽要处理好,不同基础可用不同方式处理,例如,钢筋混凝土现浇基础相对牢靠、坚固,适用范围广,混凝土基础圈梁要浇筑好,混凝土基础及构造柱钢筋绑扎要牢靠;砖砌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相对较深的地区;毛石基础,适用于石材丰富的地区,但只适用于建造低层的浅基础房屋。
在房屋布局方面,要保证房屋平面和立面规整、比例得当,不出现底层大空间、墙体大开洞等现象;另外,阳台、雨棚等外挑构件不应过长、过大,并与主体结构联结可靠,确保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在结构方面,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性较强,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砖混房屋的圈梁、构造柱设置也应满足要求。圈梁的处理要做成闭合式,圈梁最小高度不小于120毫米;构造柱的处理应设置于建筑物的外墙转角、内外墙交接处及楼梯间的四角,要先砌墙,再浇构造柱,并且让构造柱与墙体形成齿状契合,构造柱内部应有足够钢筋拉结,构造柱与基础梁之间应有足够钢筋拉结等。
关于墙体处理方面,阮辰兴说,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砌成斜槎(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以增加后砌之砖墙与前砌之砖墙的结合,不能砌成直槎和马牙槎等。
三明:安全农村民居建设在行动
过去十多年里,莘口镇的罗尚平一家四口常年居住在格氏栲山脚下的土木结构房子里。说起那时自建房,罗尚平现在想起来倒有点后怕,建筑工人就是本村稍有建筑手艺的亲友,而墙体材料主要是竹条、粘土,从来没想过是否符合抗震标准。“不怕线上追女培训组织可靠吗你笑,我们担心瓦片被风吹落,还在屋顶上压了不少砖块。”罗尚平说。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民居房屋结构也由土坯或土木结构逐渐改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但农民自建房大多数属个人家庭行为,使用简易建材,自己雇用无资质的农民施工队,工匠技能参差不齐,建房过程凭经验或直觉,有的甚至连施工图纸都看不懂,留下不少安全隐患。
(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现场)
为提高农村工匠建筑水平,根据省上统一安排,2015年我市开始实施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考核工作,培训合格后,参训人员可以获得福建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考核合格证书。两年来,市建设系统培训教育中心共为2236名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培训。2016年,培训工作还新增了等级评定,在参加培训的1089人中,有43人被评定为初级、387人被评定为中级、659人被评定为高级。
莘口镇的邓承阁就是在2016年的培训中被评定为“福建省农村建筑高级工匠”。“大概五六年前吧,就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泥水,2016年,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培训,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是感觉还是很有好处的,比如沙子和水泥的比例,我们之前都是凭经验,去培训才知道有那些标准,按照标准配出来的,质量是不一样。”邓承阁说。
市住建局副调研员廖文福说,除了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近年来,我市还在多方面不断推进农居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服务。例如,建房过程中乡镇建设主管部门按照“三到场”原则监督管理,即受理村民规划建设和用地申请后,到现场勘测,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并配合国土部门绘制住宅用地规划红线图;住宅用地和建设许可经依法批准后,与国土部门到实地放样定界;村民住宅建成后,会同国土部门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界址、用途和其他规划条件要求使用土地和建设,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到位。
李敏介绍,农居工程是一项科学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近年来,市地震局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农居安全工程,一方面,明确各地抗震设防要求,联合有关部门下发文件,严格执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重视和加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强化对农村地区和农民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充分发挥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作用,坚持在科技“三下乡”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六进”活动中,深入乡村进行宣传,编印《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农村民居抗震图集》等宣传手册,积极引导农民建设安全农居。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结合“村镇住宅小区建设”、“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灾区重建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着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期待大家共同努力。
(三明日报记者 林芳芳 卢素平 图片由市地震局提供)
来源:三明日报
本期编辑:涵子 文点